屠宰污水處理解決方案
水木清環保【15653632199】
屠宰廢水來自于圈欄沖洗、淋洗、屠宰及其它廠房地坪沖洗、燙毛、剖解、副食加工、洗油等,它具有水量大、排水不均勻、濃度高、雜質和懸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等特點。另外它與其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NH3-N濃度較高(約120mg/l),因此在工藝設計中應充分考慮NH3-N對廢水處理造成的影響。
屠宰廢水的預處理
屠宰廢水的預處理是整個系統能否有效運行的關鍵。屠宰廢水中固體懸浮物(SS)高達1000mg/l,該類懸浮物屬易腐化的有機物,必須及時攔截,一方面可防止后續管道設備的堵塞,另一方面即時清理可避免懸浮固體有機質腐化溶入廢水中而成為溶解性有機質,導致廢水CODCr、BOD5濃度提高。屠宰廢水包括含有大量豬糞、未消化飼料的圈欄沖洗水和一般屠宰廢水兩大類。
圈欄沖洗水經一化糞池預處理后再與一般屠宰廢水廢水合并后進入廢水處理站,化糞池內沉積的豬糞和未消化飼料通過擠壓式固液分離機抽提并干燥后(含水率可達70%以下)作為魚類飼料。
一般屠宰廢水預處理的兩種主要方法:氣浮和篩濾(過濾孔徑1~5mm),其中氣浮主要應用于廢水量較小的處理站,其缺點主要是設備復雜、不易管理、運行成本高、衛生條件差;篩濾則主要應用于廢水量較大的屠宰廢水的預處理,管理方便,運行穩定。
另外在篩濾機前需依次設置清撈池、粗格網(50×5mm)、粗格柵(20mm)等保護措施。
酸化水解或厭氧
屠宰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為蛋白質和脂肪,該類物質屬大分子長鏈有機物,難以被一般的好氧菌直接利用,在其生物降解過程中,一般先通過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機物后方可被好氧菌直接利用,因此酸化水解工序的設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本廢水的濃度較高(CODCr:2200mg/l),直接用好氧工藝去除全部的有機物將消耗大量的電能,因此用無需消耗電能的酸化水解工藝來去除部分有機物可節省運行成本。
完整厭氧過程分為酸化水解和產甲烷兩個階段,酸化水解工藝只利用厭氧過程中的酸化水解階段,所以厭氧工藝的去除率高于酸化水解工藝,設計停留時間較長(約12~48小時),其與酸化水解最主要的差別是厭氧除了包含酸化水解階段外,還包含產氣階段(此階段同時產生臭氣)。對于屠宰廢水來說,產甲烷意味著同時也產生了大量臭氣,衛生條件差。
另外,厭氧工藝的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如廢水需達到一定溫度,必須有有效的三相分離器、調試時間長等。即使如此,部分單位為了達到不耗電就能去除更多的有機物的目的,仍選擇了厭氧工藝作為處理站的主要工藝,因此在已建成的屠宰廢水處理站中選用厭氧工藝的較少,成功案例幾乎沒有。
活性污泥或接觸氧化
有機廢水要達到一級排放標準,選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是最常用、最有效、運行成本最低廉的工藝。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包括活性污泥法和接觸氧化法兩大類。其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傳統且技術成熟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接觸氧化是國內部分公司自行開發的工藝,屬生物膜法的一種,其具體設計參數尚未完善,在經濟發達國家很少使用。
兩種方法在工藝上的最大差別是前者的微生物處于懸浮狀態,后者的微生物為固定狀態。后者曝氣池內需要安裝生物填料以作為生物的載體,投資較高,主要應用于小型的廢水處理站;前者則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廢水處理廠。
在應用的一些接觸氧化工藝的工程中,發現其主要問題是掛膜比較困難,安裝于填料下面的曝氣裝置維修不易、曝氣池面泡沫多、處理效率低(有機負荷低)、二沉池沉淀效果差、投資高等缺點,但由于無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所以對于小型的廢水處理站應用還是可行的。
曝氣系統
曝氣系統為生物好氧提供必須的氧氣,是處理站設計的核心之一,許多廢水處理站無法正常運行均由該系統的故障造成。設計的關鍵是需氧量的計算,許多公司采用經驗值計算往往會造成設計容量過大或不足。活性污泥池的需氧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去除BOD5所消耗的氧(0.5kgO2/kgBOD)、維持曝氣池內污泥好氧所需要的氧(0.11kgO2/kg污泥)、氨氮硝化所需要的氧(4.7kgO2/kgNH3-N),其中氨氮硝化所需的氧接近于其他部分所需氧的總和。許多設計人員在計算需氧量過程中會故意忽略氨氮硝化所需要的氧,以減少曝氣量,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增加項目在投標階段的競爭力,故總是無法達標。
確定需氧量后,選擇供氧系統成為關鍵,目前主要的供氧系統有射流曝氣和鼓風曝氣兩大類。與鼓風曝氣相比,射流曝氣的優點是噪音小,安裝維護簡易;其缺點是能耗大,以目前行業內較為常用的水下曝氣機和射流器為例,一千瓦的電耗所提供的溶解氧僅為0.9kg;而鼓風機+球冠型微孔曝氣器的曝氣系統,一千瓦的電耗所能提供的溶解氧為6.5~8.85kg。小型廢水處理站可選用射流曝氣,對于規模較大的廢水處理站則選擇鼓風曝氣為宜。另外微孔曝氣器的性能和參數則是曝氣系統能否正常運行的關鍵,“溶解氧利用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廢水處理運行費用的高低。
總磷
總磷的去除有兩個途徑:通過剩余污泥排磷或通過化學除磷。DAT-IAT工藝在具有除磷功能,但考慮到污泥齡較長,日排放的剩余污泥較少,需在處理站的出水口增設一化學除磷措施以確保達標,化學除磷藥劑選用CaCl2或Ca(OH)2。
活性污泥或接觸氧化工藝
有機廢水要達到一級排放標準,選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是最常用、最有效、運行成本最低廉的工藝。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包括活性污泥法和接觸氧化法兩大類。其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傳統且技術成熟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接觸氧化是國內部分公司自行開發的工藝,屬生物膜法的一種,其具體設計參數尚未完善,在經濟發達國家很少使用。兩種方法在工藝上的最大差別是前者的微生物處于懸浮狀態,后者的微生物為固定狀態。后者曝氣池內需要安裝生物填料以作為生物的載體,投資較高,主要應用于小型的廢水處理站;前者則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廢水處理廠。
山東水木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熱線15653632199